English

谁拟定天安门前两幅横标?

2000-04-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为了迎接并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许多报刊登载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往事。这对于帮助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了解历史,是颇为有益的。

但在介绍这类史实文章中,也有说法不一、记载矛盾的情况,让读者难以认同。这里举一例:

《扬子晚报》1999年9月23日17版《每周文摘》栏中转摘自《大河报》的一则题为《天安门前两幅横标有佳话》文章中说,天安门城楼上有两条对称的巨幅横标,西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东侧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然而开国大典时的横标却与现在有所不同。1949年开国大典时,西侧横标与目前一致,而东侧的内容是“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横幅采取了我国传统的楹联对称形式……。文章还说,这两幅巨型标语的内容是当时的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同志拟定的,1950年国庆时,又经胡乔木建议,把天安门城楼东侧的“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换为“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西侧内容未动。胡乔木解释说:这两条标语,一条写“中国”,一条写“世界”,既有民族意义,又表达了国际主义精神,无论何时都适用。这精辟的注解,显示出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这深刻的内涵,又蕴含着东方巨龙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信念。

就在《扬子晚报》刊出这篇文章前几天,1999年9月17日《解放日报》15版专稿特稿栏则刊出了题为《庄严时刻——访“开国大典”会场布置科科长钟灵》的长篇文章。文章第三部分“我用的是《解放日报》体”中这样写道:天安门城楼的布置方案是钟灵和后来成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的张仃设计的。城墙的中间挂一幅毛主席画像,左右两边各挂一幅标语。标语内容由周总理亲自拟定。拿到标语,钟灵犯了愁。左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九个字,右边的“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却是八个字。两边字数不等,不对称能好看吗?当然这是“书生之见”,周总理定的,肯定有道理。写的时候,钟灵把左边九个字的间距靠紧一点,把右边八个字的间距拉大一点,使两边显得长短一样。这字体没费周折。开国大典的标语,一定要庄重、大方。钟灵脑子里立刻想到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标题的字体。他是《解放日报》的老作者,在清凉山,他就经常给《解放日报》投漫画稿。对于《解放日报》的标题体,他觉得刚劲有力,很喜欢,也很熟悉。天安门上写标语,用这种体最合适。拿起铅笔拿出尺,刷刷几下就写完。周总理在审查稿上批了“同意,周”。顺利通过。正式写的时候,钟灵用的是大开纸,每张写一个字,然后再由工人按样放大。那字挂上去看着显小,实际挺大,光“中”字中间的一竖里面就可以站起一个人。1950年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周总理觉得右边那条标语不合适了,把它改成“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这一下,两边的字数一致,钟灵心里直乐。1956年,中国公布了简化字,钟灵第三次书写天安门城楼上的标语,他把“华、国、万、岁、团、结”用简化字重写一遍,从此,这两条标语的内容和字体就再没有变动过。……

两篇文章,两种说法。主要差别在于是谁拟定并在后来修改了标语。前一篇文章有胡乔木之言;后一篇文章有周总理批示。两相比较,由于后一篇文章是当年亲身经历并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钟灵的回忆,且将事情来龙去脉说得十分详尽、具体,因而具有很强说服力。而前一篇文章作者是谁,又是以何为据写成的则不为读者所知。故笔者将此两文摘此存疑,并希望有一个正确说法,避免以讹传讹,造成“善意的误传”和“美丽的错误”(钟灵语),成为真实可信的佳话。

(江苏锡山日报社 徐邦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